上个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官宣,今年的终身成就奖授予两位女性影人。一位是英国著名演员蒂尔达·斯文顿,另一位便是许鞍华,她是继2010年吴宇森之后,第二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导演,也是全球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女性导演…

上个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官宣,今年的终身成就奖授予两位女性影人。
一位是英国著名演员蒂尔达·斯文顿,另一位便是许鞍华,她是继2010年吴宇森之后,第二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导演,也是全球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女性导演。
许鞍华,是香港电影一个绕不开的名字。
她荣获过7座金马奖、10座金像奖,更是出了名的“影后制造机”。
可即使拿奖拿到手软,许鞍华的电影却一直卖不出去。
她自身的最高票房纪录,是《黄金时代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黄金时代]的 4991.89万。
而我今天要说的这部片子,几乎是许鞍华从影四十年来票房成绩最低的电影,只有可怜的116万——
《天水围的日与夜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天水围的日与夜]

但有时候票房差不代表不是一部好电影,IMBD上排名第一的《肖申克的救赎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肖申克的救赎],在当年上映的时候也是票房惨淡。
不过《天水围的日与夜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天水围的日与夜]却比这些电影还要特殊。
看完这部电影你就会发现,其实导演根本不曾希望这部电影去取得高票房,它不是哗众取宠的商业片,也不是光怪陆离的大片,它只是想要展示最真实的生活里最平凡的情感。就如它的名字一样,这部电影里只有日夜交替中的感动,没有什么阴晴圆缺的浪漫,或是雨后彩虹的绚烂。
2007年7月,香港,天水围。
天水围,位于香港元朗,原本是元朗的一个围村。

1998年,香港政府在天水围大量兴建公共房屋。此后,数以万计的人口涌入天水围。
在天水围居住公共房屋的人,大多是内地新移民和香港低收入群体,很多家庭都依赖政府救济度日,因为语言和收入限制等因素,天水围滋生出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:自杀、家庭暴力、童党...
2004年4月11日,天水围的公共屋邨天恒邨内,一名无业汉斩死妻子及两名年幼女儿后,自杀身亡。

这宗灭门惨案发生后,许鞍华决定走进天水围,了解真实的情况,她想知道:天水围究竟怎么了?令她惊讶的是,真实的天水围和她想象中的样子完全不一样。
许鞍华说:我以为那里雾气沉沉,但不是,我看到的天水围的人特别有活力,很多年轻家庭主妇都染头发,穿A货的名牌T-shirt买菜,比我住的北角要时髦、漂亮……
许鞍华忽然意识到,她可以拍一个关于天水围的故事。这个故事里的天水围不需要有血腥、不需要有悲剧、纷争,甚至连对白都可以不用多说,用生活的琐碎,展现这里的真实与平和。
所以,许鞍华拍这部片子不像是在讲述故事,更像是在记录故事,记录天水围居民,乃至是整个香港低收入人群的日常。
电影最开始的几分钟里,甚至会无聊到让你怀疑制作方的诚意——没有特效、没有情节,几乎没有对白、没有配乐,场景简陋、镜头简单。没错,这部电影在一开始就明确的告诉你:我要讲的,就是这最真实平凡的生活:
在超市买粮油的时候,为了区区三块钱而犹豫不决。

经济拮据的时候,别说三块了,一块钱也会影响购买的决定。甚至不用1块,一包纸巾,一个塑料袋就足够了。

他们就这样在天水围度过每一个日和夜,就像这个世界上每个角落中的普通人一样,过着普通的生活。他们用坚韧、达观的态度,面对着生活中遍布的琐碎。
贵姐,就是其中一个代表。
贵姐早年丧夫,独自靠着一份在超市的工作维持着自己和儿子张家安的生活。
她每天的生活都很规律,早起到超市上班,下班时从超市里带点吃的,然后回家做饭。

贵姐 14 岁便出来打工,供两个弟弟上大学。
结婚后和丈夫时不时接济娘家,一直把家人放在心中第一位。

如今,两个弟弟事业有成,住在香港西贡富豪名流云集的住宅区匡湖居,出入有轿车代步,家中有菲佣伺候,贵姐却依旧靠出卖体力过活。
和贵姐住在同一栋楼的梁婆婆则反映了香港独居老人的问题。
阿婆老伴走了,女儿死了,外孙和女婿住在沙田,只有她一人在天水围生活。
这样的设定,在别的导演的镜头下,也许会演变成类似“姐弟失和”、“独居老人孤独自杀,向社会无声控诉”的主题,但是许鞍华却放过了这些可能产生矛盾冲突的地方,着重表现贵姐和梁婆婆之间的邻里情谊。
阿婆为了维持生计,到超市卖菜,由此和贵姐相识。
贵姐就像我们身边常见到的那种热心大姐一样,主动和阿婆打招呼。
当看到阿婆想买一桶油但货架上只能三桶一起买时,贵姐毫不犹豫地买了三桶,然后分了一桶给阿婆,硬是没收钱。
阿婆想买一台小电视,但是舍不得几十块的搬运费,贵姐一个电话就叫来了张家安帮阿婆搬了上去。

阿婆受人恩惠心里过意不去,把家里舍不得吃的冬菇拿出来送给了贵姐,在这之前,她还细心地把上面的标价给撕掉了。

电影的节奏不疾不徐,从没有刻意地想去讲一个故事,而是顺着人物生活的节奏,让它自然而然地发展。
影片的高潮直到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才出现,之前的一个多小时,影片用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滴地丰富着人物的形象,慢慢地蓄势,直到你对人物有了充足的了解,相当的熟悉之后,真正的高潮才出现。
梁婆婆要去沙田探望自己的孙子,贵姐陪同前去,然而餐桌上,梁婆婆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孙子阿杰,来的只有阿杰的爸爸——梁婆婆死去女儿的丈夫。梁婆婆精心给他们一家人准备了金项链戒指,阿杰的爸爸却拒绝收下。
回程的巴士上,梁婆婆将自己给贵姐和家安也挑选的金项链,连同方才阿杰爸爸不要的饰品,都一并送给了贵姐。
贵姐没有推脱,收了下来,说:“这些先收在我这里,等你要用钱了,再问我要。”
一个老人,什么时候要用这么多钱呢?
去世的时候。
看这个情形,最后能为阿婆养老送终的,也只有贵姐和张家安了。所以这里贵姐的不推让,不是贪财,而是一种承诺。
在贵姐收下之后,半晌,阿婆突然说了整部影片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一句话:“将来我就是做鬼都会保佑安仔读书好,听教听话。”

此时,对于阿婆来说,贵姐和安仔,才是她的女儿和孙辈。
香港影评人协会评论该片“以轻盈抗衡沉重”,“用内敛诗意、生活味道、写实质感、诚挚温情与人文关怀重新建筑天水围城,再折射出我们实在经历的相关故事”。
是啊,天水围,住着香港千千万万收入很低、生活很辛苦的“贵姐”,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劳、日复一日的拮据,他们的生活,暗淡得令人畏惧。
但是,就在这样日复一日中,渐渐地,你会感觉有一点一点的亮光在闪烁。
这些亮光都细碎微小,隐藏在每一个不出奇的日常中,但慢慢地越来越明显、越来越清晰,到最后,照亮了每一个暗淡的日日夜夜,让生活原本的艰难、沉重变得不再那么重要。
这些光是什么?
是爱、是善意、是古道热肠、是对他人苦难的切身体会……
这些亮光不只来自贵姐,也来自阿婆、来自家安、来自表姐、来自大舅,甚至来自教会的教友、来自只出现过一次的徐老师……

这些光是人性自然闪现的那些温暖和明亮,它们不是艰难的环境所独有,也不因生活的困苦而磨灭;它们无论对富足还是贫苦都是一样的珍贵,是尘世中挤挤挨挨有时疲倦有时狼狈的每一个普通人的最后归宿。